为贯彻“新文科·新思维·新视野”的理念,引导本科生加强对现实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的关注,9月23日上午,tyc234cc 太阳成集团第二届“振铎沙龙”于广东人民出版社多功能会议室顺利举办。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副院长王京州,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暨大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兼职教授潘威,tyc234cc 太阳成集团教科办主任罗嘉庆,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刘新中,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侯兴泉,中文系教师何志军、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彭志峰以及包括振铎班全体学生在内共40余位本科生、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沙龙。沙龙由程刚老师主持。
本次沙龙联合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助手还是对手?”为主题,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冲击与应对”,从而活跃tyc234cc 太阳成集团本科生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们在交流中进步,让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
学术汇报
沙龙伊始,程刚老师以大数据时代的爱情为引,借用马克思·韦伯的观点表示“可计算”让世界祛魅,以追求效率为主的工具理性让我们的生活日益便利,但同时也会让“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同样,人工智能让中文人从基础性、重复性的写作当中解放出来,它既是助手,也可能成为对手,会不会也让我们一些珍视的价值与能力被替代?但无论如何,技术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我们能做的便是拥抱它,认识它、利用它。程刚老师继而介绍了本届振铎沙龙的核心主旨和三个层次,并希望大家能从汇报和探讨中加深对数字人文的了解。
(一)调查与访谈
我们对人工智能了解多少?
余睿同学以《中文系突围》为题,通过定量的问卷调查和定质的访谈形成调查报告,归纳提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机遇的利用和挑战的应对,并思考了人工智能背景下中文系的“突围”。吴渲琪同学以《积极把握主动权,学习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为题,根据对文科学生的100份抽样调查,汇报了人工智能对文学学科的好处、文学专业多大程度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较量,以及数字人文时代文学专业的机遇、前景与价值,表示应该正视新型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服务于文学教育行业,推动人文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敬才容同学以《探索人工智能服务文史学科的前景——基于对英特雷真公司CEO的访谈》为题,深入人工智能业界现场,聚焦于文史学科资料数字化技术,展示了文史学科与人工智能相处的另一种可能性。
(二)创作与研究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什么?
张铭桐、陶俞佑同学以《AI时代的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为题,表示无论是从AI和人类的优势对比、AI“自己”的回答还是目前的人工智能著作权争议来看,AI都更可称为是人类的助手。而AI的创作也形成了一种淘汰机制,将更激起人类作家们的创新潜力,也为作家们带来全新的生命体验和科技助力。冯琳同学以《谈人工智能与网络文学的创作》为题,表示当大范围使用AI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应及时了解相关技能,把AI当成“助手”,拾起创作时的“文学直觉”,以发现新的创作可能性。
钟耀祖同学以《当生命故事被技术收割——读陈崇正〈悬浮术〉》为题,表示作家创作小说,人类延展人生,造物主创造文明,“小说-人生-文明”结成了一种同构关系,故事则是其中的核心。当AI技术开始“收割”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创作主体性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技术对人生意义,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抽离。郑冠宇同学以《粤西闽语水东话单字调系统实验研究》为题,表示人工智能涉及到了历史地理、科技考古、文献计量、实验语音等多个领域,我们应该了解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作用形式,并结合该领域的传统内核,才能高质量地分析人工智能对人文学科的影响。
(三)冲击与应对
人工智能需要我们警惕什么?
陈聿文同学以《化冲击为动力》为题,表示数智时代的来临往往给传统的“死记硬背式”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作为文科学子也不必太过担忧,应该把握时势,让人工智能成为助力,才能将“冲击”变成学科发展的“契机”。林徐扬同学以《助手?还是对手?》为题,表示助手和对手可以兼取,针对人工智能的助手性,它能在数据收集与整理上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而针对其对手性,或者说一种对被替代的焦虑,则体现在其高效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这些能力警醒我们不能丧失人类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主体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与内化思考,和对现实的观照感受。
修慧杰同学以《失信危机:ChatGPT的“欺骗性”》为题,表示ChatGPT输出的真相只是一个统计的真相,永远不能与学者、记者输出的可靠性相提并论。我们只能谨慎使用,万不可过度信任、依赖ChatGPT。丁杰同学以《Al冲击下的文艺生活》为题,表示AI对中文系的冲击并未如同人们所想那么迅猛,人类社会对AI发展的接受速度与不同语种AI间的发展差异延缓了AI进入大众视野的速度。在文艺生活中,与其担心将来AI的创作能力会超过人类,不如担心AI在创作上的成本优势对创作者所造成更大的冲击。
(四)自由发言
在自由发言环节,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围绕以上学术汇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潘威老师认为对技术方案的讨论不能脱离应用目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本身来解决,取代人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掌握了技术的人。程刚老师认为创意写作关乎自我表达,人工智能写作消解了写作对现实的介入力量,同时ChatGPT因为数据获取方式与受众趣味,无法避免同质化和平庸化。正如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说,ChatGPT表现出的剽窃、冷漠和顺从近似于新型的“平庸之恶”。刘新中老师以“Dream Screens”为例,表示真人画师的画实际是在给AI绘画提供素材,而AI绘画则给普通人提供了专业绘画的机会,同时专业和伦理有灰色的地方需要弥补。彭志峰老师提出AI实际上会不断产生新的岗位,如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因此应当拥抱技术的变革。
李秋平同学提出,当前文学创作者对于是否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焦虑,实则是这个时代怎么看待文学本质的问题,现在的讨论大多是立足于“他者”角度,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而真正需要警惕的应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浪潮般席卷的AI产品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标准和思维模式,让文学的“本真”趋于黯淡。汤俊怡同学认为AI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统计生成文字或图像,但这往往只是一种技术上的模仿,而非真正的创造和表达,其“作品”更会涉及到版权侵犯以及一系列道德和伦理问题。赵珂辉同学认为尽管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OpenAI在LLMs的加持下有了推理和记忆能力,但是其依然是基于LLMs 平台进行运算,人的思维复杂程度仍是计算机难以企及的,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暂时还无法被取代。
沙龙形式丰富、内容饱满,既有激烈论辩,又有欢声笑语,三个多小时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在沙龙的尾声,王京州副院长特别感谢了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谢本届“振铎沙龙”的发起人、学术指导老师以及精心筹备本次活动的振铎班同学们。
文化参观
“振铎沙龙”结束后,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及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穿行于东山口的花园洋楼与苍劲古树间,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师生深切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上下求索的革命伟业及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大家兴趣盎然、流连忘返。
本次沙龙是“首届岭南数字人文教学科研交流会”的先声,与广东省岭南数字人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岭南数字人文实验室与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主题紧相契合,选择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多功能会议室举办,是振铎沙龙组委会的新尝试,旨在开拓本科生的视野,走向并拥抱更广阔的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业。
文院学子
听其铎 振其声
以如炬的眼 以思想如泉
悉心传递中华之美
图文 | 付淇琳
责编 | 付淇琳
初审 | 程刚 罗嘉庆
复审 | 王京州
终审 | 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