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用手铲谱写青春乐章——2022郑州商城考古纪实

发布时间:2022-11-10 发布单位:tyc234cc 太阳成集团



三千多年的城墙


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老师的带领下,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和北京联合大学的12名同学来到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北片区实习,我们的实习内容为田野考古发掘和发掘资料的初步整理。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多被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2021年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难得的是,虽然历经三千年风雨,目前仍有商代城墙矗立于地面之上。作为商都衰败之后,商城区域又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在古今重叠的城市考古工作中,商城不同时期的遗存都是郑州城市形态变化的组成部分,揭示这些不同时期的遗存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重建郑州城市发展的格局脉络。我们参与的书院街北片区项目堆积丰厚,平均深达2-3米,主体遗存年代主要为唐宋和商代时期。

 

开工第一天

开工照

 


7月11日,同学们陆续抵达酒店驻地,当晚老师给大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介绍了郑州商城的历史以及在田野考古工作中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了在工地的安全问题。由于工地的表层建筑垃圾还没清理完毕,我们在临近的郑州商城塔湾工地进行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初步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在这段时间,我们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了郑州商城的发掘历史,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院,对郑州乃至河南省的考古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7月17日,在满怀期待中我们来到了书院街北片区考古工地,开启了正式的发掘工作。

 

 

01

 

学在田野

 

 

我们的发掘探方位于整个发掘区的西南侧,田野考古的整体流程是:使用手铲、刮铲等工具,先对探方进行整体的刮面,通过辨认土质、土色,划分地层和遗迹;对可能是遗迹的单元进行重点刮面,进一步确定遗迹的准确范围;进而对遗迹进行清理、取样,提取遗物,并进行拍照、绘图、记录文字资料等工作。

 

集体刮面

     

但现场总比理论复杂。刚踏上田野的我们是懵懂的,书本中的金科玉律与在田野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虽然我们的同学很多已有一定发掘经验,并且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秉持“先挖晚的,后挖早的”的发掘顺序,谨记“平剖面相结合”的发掘方法,以“土质土色包含物”确定发掘范围。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对遗迹的范围、性质把握不清导致“做错”。

做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刮面不彻底,没有清楚的把遗迹开口找到;可能是土壤在湿润时、干裂时的颜色都是不同的,在晴天时太阳所反射出的颜色以及阴天时的颜色是不同的;也可能是遗迹的开口已经在之前被毁掉了,导致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对其认知不足。

在做了几个遗迹后,我们对它到底真是一个“灰坑”还只是一个“土堆”堆积而成的单位常常感到迷茫。有的时候遗迹不是单独的,往往是几个“串联”在一起,连环 “打破关系”,而此类情况在我们的发掘区比比皆是。 

 

 

复杂的遗迹现象


经历了颇费“眼力”与“脑力”的划定遗迹范围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发掘了。发掘往往是按照“二分之一法”进行清理,即先清理遗迹的一半,获得一个清晰的遗迹剖面,从剖面可以得知遗迹有没有分层现象以及每一层的厚度,把握好遗迹的深度后再清理另一半。

发掘是让人“痛并快乐”的一个过程。发掘时往往会因为找不到遗迹的边或底而让人毫无头绪,有时遗迹是越挖越多,做完一个遗迹在坑底或坑壁又出现了一个遗迹现象,遗迹之间“环环相扣”,它们之间相互叠压打破的关系在刮面时却经常是看不出来的。

 


 

当发掘出一件件无比精美的唐宋时期的瓷器时,我们惊叹于当时制瓷工艺的发达;当挖出一枚枚的围棋和骰子时,我们不禁猜测当时这里是否是一座座的“娱乐场所”,反映出宋代繁华的市民经济;当发掘到数千枚的铜钱窖藏坑时,我们又感慨“钱财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知道是哪个地主在逃难时将这么多的钱财匆匆埋入地中;他或许在想,若年景好的时候再回来东山再起,殊不知在阴差阳错下千年后被我们以考古的形式让这些钱财又重见天日。

提取铜钱窖藏坑时我们采取了整体套箱提取的工作方法,将铜钱窖藏坑连同周边土壤一起提取到室内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清理。考古的过程就是重构古人的生活,在这同一片土地之上我们通过这些遗物和古人进行一次特殊的“握手”。

 

坐井观天

 

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挖过了它就消失不见了”,可以说如果不保留遗迹的图文资料,考古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的发掘就变成了一种变相的“破坏”。因此在发掘中,我们会对遗迹进行详实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每天的发掘日记,拍摄遗迹的开口照、剖面照和二分之一完工照片、完工照,对遗迹进行绘图,采样和三维重建,整个探方或发掘区的工程进度照,后期填写各种发掘分类登记表。

 

工地现场记录

 

在拍照时需要使用单反相机,号码牌和指北针、比例尺,洒水清土,将可视范围内收拾干净,用黑布遮挡住阳光,调整合适的色调和光泽,尽最大程度让照片清晰,可以反映出最真实的遗迹现象。拍摄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从拍摄小白慢慢搞清了相机的诸多功能,在拍摄时也能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焦距和拍摄模式,由于发掘区逐渐扩大,在现场指导的老师要负责发掘、拍摄、记录、绘图等诸多工作,我们负责自己探方的拍摄一定程度也缓解了老师们的工作压力。

在绘图时我们在掌握传统的钉钉子、拉基线、拉米尺的绘图方法后,老师还教了当遗迹过于复杂,不方便拉基线等一些情况下可以用RTK进行打点绘图的方法。后期的资料整理的过程是整个考古工作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核对每张陶片瓷片、小件、土样、兽骨登记表,记录遗迹记录表,遗迹记录表相当于该遗迹的“身份证”,上面有遗迹的各项数据,重要遗物出土情况,土质土色包含物情况以及遗迹的清理过程等。

 

我们的发掘区

 

在实习间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邀请郑州工作站杨树刚站长,为我们做了题为《城市记忆——郑州商城城市生命史的考古再现》的讲座。讲座中,杨树刚站长以考古发现为线索,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和学术成果,通过“扣醒商城——考古发现书写历史”、“商邑翼翼——郑州商城都城文明”、“文脉不断——郑州城市生命延续”、“再现辉煌——历史机遇使命担当”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郑州商城所处区域自商代以来的城市历史沿革,阐述了郑州商城考古发现及发掘的意义,展示了近年郑州商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成果,为我们带来了属于郑州的“独家记忆”。

 

大合照

 

在后期整理资料阶段,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驱车前往新密考察了古城寨遗址、裴李岗遗址,前往洛阳参观了二里头遗址、定鼎门遗址和龙门石窟。

站在古城寨遗址十多米的城墙上,才知道自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多么渺小;参观裴李岗遗址时,我们学习到了旧石器考古的新方法,当看到被誉为“第一石磨盘”时,我们惊叹于古裴李岗人的精湛技艺;

 

城墙漫步

 

在二里头,我们荣幸地聆听了“行业大咖”许宏老师与赵海涛老师的指导,看到了社科院二里头工作站的一片欣欣向荣;

在龙门石窟与定鼎门遗址,我们叹服于“大唐盛世”的辉煌与古人的鬼斧神工。

 

在龙门石窟

 

 

 

02

 

难忘田野

 

三个月的实习生活相较于漫长的人生之路,相较于中国考古百年历程是短暂的,但足以让我们铭记于心,其中有太多令人难忘的回忆。

难忘雨过天晴后飘飘然出现在天际边的一道彩虹;

 

闪电与彩虹同时出现的天空

 

难忘热心指导与帮助我们的各位老师们;

讲解ing



难忘连夜守护铜钱窖藏坑时在工地值班的那两个夜晚;

 

夜晚的工地和我们

 

难忘整体提取出套箱时的大家的喜悦;

整箱提取

 

难忘可爱敬业的民工大叔与阿姨们;

民工合照

 

难忘烈日下工地准备的冰镇西瓜与饮料;

冰镇西瓜

 

难忘每一个在工地的日日夜夜。

回顾此次实习,我们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第一次负责两个探方的发掘,我们还不能很好地协调工作进度与用工配数;在辨认和发掘时对土质土色还不够敏感;在发掘时会遗漏一些遗迹的数据,以至于在后期资料整理时还要浪费时间去重新测量;在登记小件时对小件特征描述不够准确等。

实习结束之际,感谢老师为我们联系实习单位,感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我们提供实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在我们工作上的耐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帮助,感谢工地民工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对我们的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考古事业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通过考古工作,守护的是民族的血脉根基,探查的是我们“从何来”的源流问题。前进道路光明而曲折,让我们继续保护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用手铲谱写青春乐章。

 

 

撰稿:林德雨

编辑:王丹丹

审核:郭明建   宋振民